优学生客户端(优学生客户端下载)

太平洋在线手机版 9 0

编者按:近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乡村振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委员会(简称“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公布了106个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名单。这些典型案例涵盖人才培育、科技助农、产业帮扶、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生动描绘了职业院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场景,积累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优秀实践经验。从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发布其中一些典型案例,敬请关注。

央广网北京1月10日消息 湖北省2020年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黄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襄阳市科技成果推广奖三等奖、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由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发的“油茶北缘产区良种选育及其丰产栽培关键技术”所获得的部分荣誉。这项基于产教融合研发而成的技术,诞生于该校历时12年建立的经济林与林下经济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项目团队”),它的出现为湖北省发展油茶产业解决了油茶种质资源、油茶良种、育苗关键技术和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等4个关键技术问题,年均为湖北省油茶产业增加产值1.5亿元。

当油茶产业立足科技创新,当产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林下经济正悄然发生蝶变……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外景(央广网发 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供图)

开展油茶科研攻关 支撑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是主战场,其中大力发展经济林更是践行“两山”理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佳路径。在湖北等南方各省经济林中,尤以油茶最为重要,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能兼顾乡村生态建设、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增收。

2009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出炉,明确2020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7000万亩;《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确定2020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500万亩。彼时,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存在品种混杂、外来品种适应性较差、育苗和丰产栽培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因此,针对油茶北缘产区开展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湖北省油茶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囿于高职院校科研能力比较薄弱,项目团队立足油茶产业发展实际,基于自身林业类高职院校的属性和优势,把油茶育苗技术研发、油茶良种选育、技术推广作为重点。

油茶等林业科技项目需要长时间攻关和较大地域的试验,必须有自有基地和联合基地作为支撑。为此,项目团队建设了大冶楚林实验林场和崇阳实验林场等两个自有基地,主要用于保存油茶资源,开展育苗技术试验;同时,建设了13个联合试验示范基地,主要侧重于开展良种区域性试验和示范应用。

油茶良种育苗示范基地(央广网发 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供图)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要解决油茶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绝非一企、一校或者某一个科研院所所能解决,必须依托整个行业,上下联动。项目团队针对油茶产业科技需求,建立“两提”研发策略,即到林业行业基层去提炼总结基层技术经验,到高校院校去提升、发挥林业行业、高职院校、高校院所三者的优势,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可操作、立竿见影的林业应用技术研发联盟。

在项目启动阶段,通过大规模调研上山下乡,走村入户,项目团队发现鄂北和鄂东均有当地农民广泛栽培的农家品种,但是没有相应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也没有良种化。于是项目团队决定与当地油茶专业合作社、林业部门合作,通过优良林分选优、单株无性繁殖、区域试验,良种审定,终于选育出大红果8号、阳新米茶202号和阳新桐茶208号等适合湖北栽培的丰产、优质的油茶良种。

边研究、边创新、边示范、边推广。项目团队在科研攻关过程中,建立了覆盖全省的成果推广体系,同时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发现问题,又推动了项目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从而形成新的技术成果。

优学生客户端(优学生客户端下载)-第1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技术成果产出丰硕 助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科研攻关过程中,项目团队为湖北发展油茶产业解决了4个关键性技术问题:营建了北缘产区油茶种质资源库,保存油茶种质1370余份;确立了北缘产区油茶育种技术体系,分区域选育油茶良种5个,其中3个被列为湖北省主推品种,分别是谷城大红果8号、阳新米茶202号、阳新桐茶208号,其鲜果产量比对照品种分别提高19.0%、31.6%、29.1%;研发了湖北首个油茶育苗专用基质(发明专利:ZL20120017834.4),并利用该基质育苗使得育苗苗高、地径、移栽成活率比普通基质分别提高31.58%、25.93%、12%;集成创新了北缘产区油茶育苗技术体系和北缘产区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此外,项目累计审(认)定良种5个,鉴定成果2项,验收成果8项,获得专利7项,发表论文21篇,获得黄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襄阳市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湖北发展研究奖三等奖1项。项目支撑建设国家油茶良种基地1个、油茶产业示范县1个,累计生产容器2.5亿个,总产值5000万元;支撑建立省级油茶育苗定点苗圃5个,累计育苗1.2亿株,总产值2.6亿元。

白涛教授推广油茶科技(央广网发 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供图)

据统计,该研究成果已经连续9次得到中央财政林业科技示范资金支持立项推广,获得推广经费900多万元,累计推广造林100余万亩,全部达产后年均总产值15亿元以上,按照良种增产10%计算,可增加产值1.5亿元。

项目成果获得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推广(央广网发 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供图)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才振兴。该项目研发和技术推广过程中,共有涉林专业教师30余人参与项目,其中5人晋升教授,3人晋升副教授,10人获任湖北省科技特派员,3人入选“三区人才计划”,1人获评“全国最美科技推广员”,3人进入湖北省良种审定委员会。该项目实施激发了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累计有500多林业技术等涉林专业学生参与项目实施。

结合项目开展相关专业教学(央广网发 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供图)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推动科创教学同步提高

项目团队的骄人成绩得益于扁平化、精干高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它的建立充分凝聚全校教师科研能力,同时赋予科研管理机构双重属性,既要负责制定科研管理制度等全校科研管理职责,也要承担科研任务。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打破院系壁垒,按照研究领域拼图,把分散在各院系的科研人才组成科技创新及服务团队,通过简化管理层级,建立直属科研管理机构的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实施较大的科研项目,迅速取得突破,以鼓舞和带动全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项目团队成员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央广网发 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供图)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高职院校要想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必须组建科研团队,通过强化产教融合,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平台。项目团队先后主持或参与创建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即湖北麻城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武穴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于2020年起开始共建林下经济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便是最好的实例。

项目平台——林下经济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央广网发 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委会供图)

优学生客户端(优学生客户端下载)-第2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产教融合不仅仅是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同时也是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相结合。10多年来,项目团队在对油茶科技开展全力攻关的同时,结合项目实施开展教学研究,先后完成“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林业类高职院校科技创新的建设与实践”等教学研究项目,为该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相关专业教学水平。其中,“林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由产至教四方协同赛研创训:高职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创新与实践”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2年,项目团队10人获任湖北省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为对口的湖北省10个县市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提供科技支撑。未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林与林下经济科技创新团队将选育更多更好的油茶良种,集成创新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体系,促进油茶产业健康快速高质量发展,为践行“两山”理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优学生客户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