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ity.jp手机版官网(小蓝鸟twitter官网入口)

太平洋在线下载手机版 10 0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生命无比脆弱。“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

  今日小编为你全面解读各国的防震经验,防患于未然。

  

  日本

  家家必备“救命包”

在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家,

人们已经锻炼出极强的灾后应变意识……

一节电池、一件衣衫、

一片塑料、甚至一张纸片,

如能善用,便意味着一次重生!

点击观看视频

日本震灾后避难技巧宣传片

  日本素以地震多而闻名,每年平均有感地震1000次,仅东京的有感地震年均约40次。因此,日本人的避震意识和方法在全世界也是最完善的。

  就算地震袭来,日本也很少会出现大面积房屋倒塌的情况,不会对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可以照常上学上班。

  日本普通的民宅采用了箱体设计——地震发生时,房屋整体翻滚,不至于损毁。专业技术人员还会定期对民房进行抗震加固等级评定,政府会酌情给予居民适当的补贴鼓励。

  

  日本“3·11”地震时损坏的房屋在清理时有一座楼被保存了下来,地震时,这座楼侧面倒下,整体没被破坏。

  高层建筑普遍采用了一种地基地震隔绝的技术。在建筑的底部安装弹性橡胶垫,或者摩擦滑动承重座缓冲装置来抵抗地震。

  

  日本政府于1982年决定,将9月1日设为全国“防灾日”,8月3日所在的周为全国“防灾周”,并先后设定了“防水月”“危险品安全周”“急救医疗周”以及“防灾志愿活动日”等,每个月还会组织幼儿园和中小学生进行地震演习。

  

日本学校防灾演习

  家中:常备“救命包”

  日本家庭通常也会准备几个“救命包”,里面有多种应急用品,包括食品、饮用水、药品、手电筒、毛巾、口罩、绳索、口哨等。

  办公室:桌下都有应急箱

  在日本各大公司,每个员工的办公桌下都有免费配置的“防灾应急箱”。它能满足地震发生时幸存人员的自救需要,最大限度延长其等待救援的时间。

  “防灾应急箱”包括:

加强橡胶指垫的棉线手套一副;

应急食品两罐;

340毫升的饮用水两罐;

经过特殊处理的蜡烛两根和火柴一盒;

超薄保温雨衣一件;

高强度尼龙袋一个;

手电筒和电池等。

防灾应急箱

  每罐应急食品包括110克压缩饼干、冰糖和熟花生米,能满足一个静止不动的成年人4天的营养需要。

xcity.jp手机版官网(小蓝鸟twitter官网入口)-第1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两罐饮用水用双层金属罐包装,尽量避免在地震中遭遇挤压而损坏。

  有的单位应急箱备着药品、绷带等,由个人或公司定期更换,以避免过期。学校应急箱则规定,必须储存够所有学生存活一周的饮用水、食物,3年一换。

  公共场所:先看紧急逃生路线

  除了在家里,在公共场所,日本人的防灾意识也不懈怠。宾馆里,随处可见关于紧急逃生路线的说明———上面标明你所在房间的位置,并指出地震发生时你可以利用的通道。

  由于地震多发,日本人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那就是到餐馆、商场等各种公共场所,都会自然而然地先看紧急出口的位置,一旦发生地震、火灾等意外灾害时,逃生就容易多了。

日本防灾手册

  除了所有场所的紧急出口,日本人还尽量做到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了然于心。比如万一发生地震,最近的公园、广场在哪里,从哪里走可以避免人群或车辆拥挤等,许多日本父母,会带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了解这些信息。

  美国

  发现房间里的安全隐患

  在地震没有到来的时候,如何让你的家变得安全?

  美国红十字会提醒,你需要做的只是巡视你的房间,设想地震时房中会发生什么。一些可能的隐患有:

1.在地震中可能会倒塌的又高又重的家具,比如书架、瓷器柜,或是定制的组合柜,应当设法固定在墙壁上。

2.可能会从管道上脱离并碎裂的热水器。

3.可能发生移动,扯坏煤气管道或电线的物品。

4.悬挂在高处较重的盆栽植物,有可能脱钩坠落。

5.挂在床上方较重的相框或镜子,有可能在地震中坠落。

6.橱柜或别的柜子剧烈晃动时,柜子的插销可能会松动打开。

7.放置在高处开放式储物架上的易碎品或重物,可能会坠落摔碎。

xcity.jp手机版官网(小蓝鸟twitter官网入口)-第2张图片-太平洋在线下载

  地震安全专家建议,卧室中如有大衣柜或较高的书柜,最好离床远一些,以免在夜间发生地震,衣柜倒下砸到熟睡的人。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知道各个房间的安全地点在哪里。

  最佳安全点是坚固的家具下面,例如书桌或其他硬质桌子之下,有支撑的拱廊下,紧贴内部承重墙的地方也较安全。

  应远离窗户、悬挂物件、镜子、壁炉以及较高的未固定家具。通过亲身体验如何在安全地点安身来巩固这些知识,对儿童尤其重要。

  公园是紧急避难地

  1871年,美国发生了导致10万人无家可归的芝加哥火灾。

  在灾后重建规划中,美国开始考虑建设城市公园、绿地系统,以空间开阔的绿地分隔原来连成一片的市区,提高城市抗灾能力。

  

  随后,城市公园成为了美国重要的紧急避难地,防灾成为公园的重要功能之一。

  同时,美国的停车场都有紧急避难标志,一旦发生地震,人们会迅速在停车场集中,躲避余震。

  地震带上,不建重要公共设施

  若已经知道某个区域是地震活动区或地震带,美国就会投入很大的力量,对这个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并避免建设水电站、核电厂等公共设施。

  美国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20世纪70年代,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要建核电厂。地质学家突然发现那个地方有条活动断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地震。虽然发现时已经投入了几亿美金,但政府最终还是叫停了这个工程。

  希腊

  给未倒房子标颜色

  地震后,希腊政府会立即进行房屋标识工作,尤其是公众去得多的场所,如医院、学校、银行、商场等。

  通常的做法是将地震后未倒的房屋分为三类,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明。

  红色意味着危房,不能进入;黄色意味着房屋内可短暂停留,维修后可正常使用;绿色意味着安全。

  加拿大

  志愿者负责心理援助

  在防震经验上,依赖专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体系,是加拿大的一大特色。

  志愿者组织成立前,先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每年接受资格评估,以确定该组织可以从事哪些范围的志愿活动。

  有些经审核、被确认具有专业资质的,还能参加现场救援和医疗救护。

  相对于抢救过程,灾后重建、灾民安置和心理恢复辅导更漫长、艰巨,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财力和耐心。

  在这一领域,加拿大的志愿者们担负着主力军的作用,各种民间志愿团体,足迹遍及五大洲。

  

  唯愿地球没有震痛

  生活平安美好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xcity.jp手机版官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