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作品应得多少稿费?由你来决定!
【新诗坛】
盘州,醉在历史的星空寻梦(组诗)
? 李廷华
盘县大洞
祖先的居所,依然如故
这里的一块骨头,或许是他们的头颅
这里的一块石头,或许是
他们用过的一把镰刀,一把锤子
这里出土的一颗牙齿
或许是他们咬紧牙关
挺过的一个个苦难的日子
石板上模糊的记号和线条
别弄它,或许是他们的文字和日记
这里曾经居住的猿
是我们的源头。每当看到一只猴子
我就感到亲切,它和我们的祖先
十分相像,或许是另一个分支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我走过夜路,一路漆黑,阴冷
远处有如豆的灯火,走着走着
就看到了晨曦,清风吹拂杨柳
阳光温暖,明媚,抖落内心的颤粟
走是对路的自信。就像我们的祖先
也叫猿人,走着走着,就挺直了腰杆
脱落了长毛,吼出了声音
吼出来再也收不回去。在路上
他们学会了梳理,照镜子
也学会了牵手、拥抱、取暖和相爱......
在天亮之前,他们的黑夜
如一段漫长的暗河
又仿佛在不知不觉中
古驿道记
我奉历史之命,走一次古驿道
软桥哨,刘官屯,亦资孔......
这些地名成为古驿道现存的遗物
倒塌在历史上的驿站
还好被文人墨客写进志书
不朽的文字残留着它的影迹
古驿道上的石板和栏珊
毁于一场洪水,如今骨肉分离
历史上说,徐霞客走过这条道
林则徐走过这条道,我想到它
曾经的荣耀。其实还有很多人
在道上风雨兼程,流连忘返
如今这道上,杂草丛生
走的人少了,路就消失在脚下
在车水马龙的高速时代
古驿道变得孤独、落魄和失魂
我想在它的遗址上穿越一次
梦回明朝,或许能
找回这段地理在历史上的乡愁
古驿道与高铁
古驿道上,马蹄声,在梦中扬沙
十里之外,可观其影,依依作别
今非昔比。一滴泪流过面颊
一列动车已开到边陲
火车如闪电,飞驰
无非想证明:光阴似箭
人生之路,原本就是一条
一去不复返的
高铁
屯
古驿道旁依次是刘官屯、薛官屯
许家屯、华家屯……
路过这些村落,我非去走走看看
沉默时,向大明将士致敬
朝廷破落了,江山依旧,鸡犬安宁
厚土可埋忠骨。闲暇时翻阅志书
让历史的废墟,照见阳光
当然,我更想穿越一次历史
从烽火中,把屯军将士的名字
一一寄回,然后镌刻在石头上
顺便,捎几把黄土,用火烧成古董
当作书房最得意的宝贝
周口店与盘县大洞
一个在皇城脚下
一个在夜郎故里
谁先独领风骚?
我不敢作声
历史深不可测
不要为了惊喜而
惊醒长眠已久的先人
夜郎人并不高调
依我看,一北一南
是孪生的兄弟
流着华夏一族的血脉
盘州古城
源于昆仑的山脉,凤凰山与凤鸣山
呈展翅之势,三一溪水护城而流
盘州,安放在山水之间
房屋显得陈旧,有古韵的味道
寺庙和道观壮观、干净,看来
神在何朝都受到热捧?街道狭窄
不能怪罪和抱怨,那是轿子
曾走过的路。几条小巷的青石板
像似被时光擦上了油
几棵老树长歪了脖子,好像历史
没有被扶正的故事。在古城
很多事情让你惊讶
卖棺材的街,从明朝卖到现在
一家理发店,三代人都是理发匠
一碗水晶凉粉,是从曾祖父手里
传承的老字号。历史的乡愁
没有炊烟,留下的城门是烽火的
遗址。仿古的桥、路、楼阁......
装饰着古镇的门面,陪人留影和纪念
在文庙,孔子和他的弟子
被整齐的供奉起来,看上去
也像江湖上的香堂。当然
看历史的人更喜欢狐妖精怪
传闻怪异......人们说读《啖影集》
一样享受着《聊斋》的人文消费
亲近山水,徐霞客的雕像立在公园
他手拿书卷,一派文人风骨.
他们,见证着文明和荣耀
几个戴老花镜的文人,著书立说
钩沉历史,他们反复设计
六百年历史的入场卷
和它的文化舞台。走进古城
我更喜欢挂在树梢上的那枚月亮
可观可赏,也可藏在夜里藏在天上
这件文物,它早于任何朝代
作者简介:李廷华,生于1982年,贵州省盘州市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青春笔记》、《永远的歌唱等》等,诗作发于《人民公安报》、《贵州日报》等报刊,入选多个选本。
赞赏作者,鼓励原创
赏金半数是作者稿费
务必添加留言写上自己及作者姓名
▼
安卓手机直接点赞赏
▼
标签: 安卓版的油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