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安妮。
很久没发正经评论了。很多人问我:看完张慧版《我是月亮》觉得如何?一方面我看过南大版,自我心中的好印象难以磨灭;一方面朱宜的戏算是自家戏,夸起来显得利益相关。
我于是说:不好说。
约来锐烁的评论,在这里分享。
《我是月亮》剧照,下同
文/黄锐烁
去年在上海看完《我是月亮》,感到一种久违的清新与畅快,和同行的朋友讨论了一路,结论就是:这真的是一个挺让人喜欢的作品。这种喜欢,来自作品本身的独特,即使这种独特有一部分是建筑在中国当下剧场里普遍弥漫的“假”与“僵化”之上,但不止于此。
直面身体,以月亮为喻,是《我是月亮》第一个独特之处。
身体到底是什么啊,科学的说法是“生理组织”,中国哲学的说法是“安其身而后动”,文艺的说法是“灵魂寄居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明白了控制精神,要先从控制身体开始,甚至从身体出发推演出一整套的伦理制度,简单的说,就是“我是你爸爸!你不要乱动”,以致留下了今时今日无穷无尽的后遗症。我们对于“身体”的认识也好,表达也好,都太少太少了。
戏里写了几个人,各有各身体上的“缺陷”与“创伤”,或沉溺自慰,或太胖,或布满“草莓”,或高度近视,或严重性压抑。这些身体上的不可为外人言说的东西,恰恰是生命个体最直接、最切肤的感受。
因迷恋饭岛爱而沉溺于自慰的亚裔男人,因为饭岛爱“懂得人间之事”,仿佛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从屏幕里饭岛爱的身体到自己的身体,再到他人的身体,他连结起了“万事万物之间最重要的一环”。他甚至为了饭岛爱而努力奋斗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做着总有一天要去解救“她”的梦。这一切,是从身体开始的。
一个数学系研究生,一个胖姑娘,喜欢逛超市的胖姑娘,自卑又骄傲的胖姑娘,会可怜一只不会再被人买走的烂苹果的胖姑娘,深受着肥胖的困扰,质疑着“凭什么一个胖女孩就该配一个胖男孩”,面对自己疯狂迷恋的摇滚明星贾斯汀,努力维持着自己的骄傲,却被恶作剧一般地瓦解了矜持。这一切,是从身体开始的。
摇滚明星的身体,大概是血瘀体质吧,极其容易被同性的恋人种下“草莓”却不易消退。这一身体,得到的是八卦杂志编排的异性绯闻,他与世界对他的认知之间是有很本质的差距的。
他被八卦杂志和恋人折磨得几近癫狂,面对电话另一头的狗仔,一会儿破口大骂一会儿又要维持自己明星的形象,滑稽又让人心生怜悯。这一切,是从身体开始的。
高度近视的水果店老板这里,因为近视,反应迟钝,差点被人以为是傻的,戴上眼镜后,天青地阔!可又开始担忧不知道该怎么跟姑娘接吻,眼镜又变成烦人的了。一个叫梅的姑娘让他免了忧虑,他们的儿子正飞向月球!这一切,是从身体开始的。
《我是月亮》的宣传里,说的是五个人,其中有梅,但我却想讲梅替换成她所讲的故事里的教授。摸人屁股的教授,虚弱、可悲的教授,被梅认为其实才是“弱者”的教授。被大学男生们揍出的血,粘在梅的耳光之后的手上的血,来自一具虚弱的、矮小、又老又丑的身体,这具严重性压抑的,未必还能硬得起来的身体,满足于偷偷摸摸的触碰,他什么也没有,多么可悲!
以人的身体为本体,以月亮作为喻体,其间的可喻点是看起来散发着光芒的、光滑的月,实则坑坑洼洼。我们看戏中的人,成功的亚裔男人,学霸型的胖姑娘,光芒四射的摇滚明星,拥有着小确幸的水果店老板,受人敬仰的教授,哪一个不是散发着光芒,但实际上,又哪一个不是坑坑洼洼。戏写出了这种坑坑洼洼,写出了真相一种。且,某种程度上我认为,戏就该写人世间的坑坑洼洼,谁要看光滑!
自白体的表达方式,是《我是月亮》第二个独特之处。
以长篇的自白组成全戏的主体部分,这是《我是月亮》的主创们的一种大胆,也是一种自信。看戏前,我是完全没有料到这一点的。更没有料到的是,这种自白体的表达方式,竟没有带来舞台的沉闷,完成得那么有趣,甚至动人。
我们大多的戏,要么是那种“代言体”,要求演员和角色融成一体,且多戏剧动作,多演绎,少有叙述,沉浸在情境与情感里面;要么是那种“叙述体”,演员和角色绝不难舍难分,常常跳出来叙述、表达,冷静而理性。《我是月亮》是什么情况呢?实际上有点介乎二者之间,演员是那个角色没错,有很多时刻也难舍难分,在情境里,在情感里,但他们主要的演绎方式,却是叙述,是自己叙述自己的故事以及感受,有时候,你也会觉得他们叙述回忆,就像是在叙述别人的故事一样。我想,就胡乱把他们叫做“自白体”吧。
戏本身用英文写成,翻译成中文演绎,演戏的也是中国人。固然,这其间是有损失的,比如英文到中文之间产生的某种“夹生感”,又比如亚裔男人,白人摇滚巨星等人种身份与特征的模糊。但这也都瑕不掩瑜,因为观众还是能有效接受这个戏要传递的东西,那些损失在看戏时或者看戏之后,动点脑筋,也是可以自我补足的。
自白体的表达方式完成得有趣又动人,原因无它,唯戏的内容为观众所关心,好奇,编剧笔力强悍,且演员演技自然而已。但就是这些,已不容易做到。
真心真意,有悲悯之心,是《我是月亮》第三个独特之处。
其实很想说,本来不应该成为某个戏的独特之处的。可是在饱受那些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的戏剧的轮番摧残之后,但凡有戏可以真真切切地和观众交流,说点真心话,实在是恨不得感恩戴德,跪下喊大大。
就说一例:被大多数人歧视的胖姑娘,有一个依然会送她漂亮裙子,赞美她“美极了”的当空姐的漂亮的小姨,胖姑娘爱她,会跟她说“我真希望自己能像你一样,即使一点点也好”,但是随即她说,她真实的想法却是“我希望你能变成我这样,哪怕一点点也好”……
听起来刺耳的一句话,我们是相信的——她对小姨的爱,她对小姨的嫉妒,她对自己身材的不甘,她对他人对自己感受的忽视——混合成一团复杂的情感,让我们无比相信。在生活中,这样的状态不会没有,这样的状态在生活里是要藏起来的,但在戏剧舞台上,为什么还要藏起来呢!
北小京说编剧笔下有大爱,说得好,这个戏是有悲悯之心的。胖姑娘会因为超市里的一只苹果烂了一小块,而联想到它终将不会被人挑走,而选择把它带回家;亚裔男人会因为发现了饭岛爱的眼泪和不愿而萌发解救她的想法,努力奋斗成一个优秀的人,在饭岛爱死后,却最终在一个梦里,反而被饭岛爱所拯救和抚慰;水果店老板娘梅在打完性骚扰自己的教授之后,看着指尖的鲜血,手足无措,为之羞耻,认为自己不应该仗着自己的年轻耀武扬威。
编剧笔下的梅,可能到了网上,会被贴满一屏幕又一屏幕“圣母”的标签——原来我们仍然是这么善恶二元地去面对复杂的世界的呀!在戏里,教授被描述成“一块被拧干的抹布”,又老又丑,伤害他人,极容易被愤怒的民意打死。梅的反思是充满悲悯的,当然也是编剧的悲悯,这并不是说教授可以被原谅,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生命个体选择了善良与理性。这种善良和理性是无用的吗?我不知道,但看戏的那一刻,我觉得梅很好,我如果是水果店老板,我也想娶。
星球绝不孤单,而时空是一张网,《我是月亮》用心勾连。
胖姑娘把对面大厦当做一台巨型电视机,其中一个频道,就是亚裔男人的窗口,她看过他打手枪;水果摊的老板是亚裔男人因为饭岛爱而结识的好友;梅是水果摊老板的妻子;摇滚歌手是胖姑娘迷恋的明星;正在飞往月球的亿万富豪,是水果摊老板和梅的儿子。
《我是月亮》写的这几个角色,是以某种默然的方式互相勾连着的。如果说一个人就是一颗星球,那么人与人之间,就如同星球之间一样,是互相环绕在宇宙之中的。那么时空是什么呢?时空是一张会变形的网。人的存在有质量,就必有人在我们周围环绕,有如星球之间。
贝克特虽然冷峻,但是他是善良的,他写《等待戈多》,荒野中是“戈戈”和“狄狄”两个人在等待,偶尔还有到访的人,他提示什么呢?再无价值和虚无的世界,也仍然是“我们”在共同面对,而不是一个人。
《我是月亮》的结尾处也这样写着:“不知为何他们在同一时间有了一种奇怪的感应。他们抬起头来聆听,就像是有人在呼唤他们一样。”
《我是月亮》要到南京演出,我之前写过文章:说到《我是月亮》,没人比我们更有发言权(点击标题查看)
4月28-30日,南京江南剧院,都看月亮去吧!
*购票请戳 阅读原文
—感谢阅读—
标签: 怎么下载胖子训练营苹果版